评马勇《晚清“太子党”——从改革先锋到反革命》文章精到和俗论的所在

这篇文章精到所在,是它认识到和罗列出了晚清皇贵族在君主立宪活动中,坚持自己阶级利益的合理性。

文章说:

      “(皇贵族)在新政—预备立宪这一系列政治改革运动中始终走在前列,是晚清政治改革的主力。如果没有他们的呼吁、推动,没有他们那样近距离影响最高统治层,晚清的政治变革当然也会发生,但肯定不是已经发生的这个样子。”

      “满洲贵族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政治上的影响力随着这场政治变革在上升。”

      “载沣出使德国其实也有提升皇族成员世俗政治地位以推动政治发展的意思。”

      “他们(皇族太子党)可能没有汉大臣在科举道路上一步一步爬行的艰辛,没有汉大臣的文史功底和才华,但是他们从小长在深宫大院,从小就在政治高层长者身边玩耍,经多见广,举止谈吐也颇有令人自叹弗如之处。所以他们在政治改革中大胆昌言,痛陈旧体制弊端,呼唤新体制,这些都是发自真诚,也确实都对政治发展作出相当重要贡献。”

      “如果不是这些皇亲国戚开始觉悟,如果不是他们出面游说,预备立宪或许也会开始,但不可能这么顺利这样迅速。”

     “可见,预备立宪不仅在推动力上,而且在后来实际运作中,皇族和那些满洲贵族高干子弟都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这些反对(立宪改革)声音恰恰不是来自皇族,而是来自汉人来自庶族。”而假如“当皇族成员出面反对时,谁最有力量出面反击或劝阻呢?当然是皇族自身。”

      “大清国就是这些皇族和贵族一起打下来的,现在改革了,要君主立宪了,原本就是要让大清国更加好,凭什么要让他们这些达官显贵皇亲国戚退出政治。(注意!注意!马勇借古讽今最经典就是这句!--xz注)而且,既然在预备立宪时就要实现满汉平权,既然立宪了除了皇室,再也不存在什么皇亲国戚皇族贵族,那么他们这些政治舞台上已经站了位子的人为什么不能一如既往继续站下去?至少这是一个既成事实,何况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他们这些皇族贵族在预备立宪运动中也是中流砥柱改革先锋呢?”

     “立宪国家的政治改革,是泯灭一切种族身份,所有种族一律平等,所有出身都不再区分贵贱。汉人可以出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人乃至满洲贵族也同样可以出任内阁总理大臣。立宪政治人无分贵贱,是对所有人而言,那么为什么要限制皇族成员出任政府要职呢?更何况,从当时实际情况看,这几个出身皇族的内阁成员,也并不是五谷不分的草包饭桶吧?他们毕竟在过去几年预备立宪运动中冲锋陷阵,做了不少事情。”

      “立宪政治就是要逐步削弱乃至剥夺皇帝的绝对威权,如果上来就这样做,又有多少可能呢?所以说,皇族内阁的出现,在当年中国是个不得已的“赎买政策”,既然先前那么多年都容忍了皇族成员对现实政治的干预、介入,现在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好,马勇罗列了这些。相当精彩了。

      但为什么晚清皇贵族在君主立宪活动中,坚持自己的阶级利益,有如此多的合理性和社会必要性,晚清皇贵族最终还是失败,大清朝终究还是被革命覆灭了呢?

      马勇看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关节点。他说:

      “然而到了1908年之后,光绪帝不在了,强势的皇太后也不在了,强势的权力中心被弱势的摄政王监国载沣和隆裕皇太后组合所取代”。

      但他没有在这个力量变化点上深究发挥下去,而是一刹那又转化为俗论:因为晚清皇贵族太顽固,不肯向汉人势力分权,所以,这个也起来闹,那个也起来闹,朝廷“顶不住了”,最后完蛋了。

      老王早就不这么看。老王早就发现,而且一再写文章指出过,若不是晚清剩下了龙椅上的孤儿寡妇和优柔寡断的摄政王载沣(也临阵逃跑了),大清中枢仍掌控在强势的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集团手里,什么“这个那个”,那就只有服服帖帖的袁世凯,哪能有反骨的袁世凯,遑论什么张绍曾、段祺瑞!又哪能有南方叛乱党人的“革命成功”!充分照顾了发起积极改良的晚清皇贵族在君主立宪改良中的阶级利益的“皇族内阁”,必能推行无大碍。

      这是政治斗争中各政治力量投入较量的力量对比状态决定的,而不是什么人们顽不顽固,决定的!

      马勇也能看到和指出““大清国就是这些皇族和贵族一起打下来的,现在改革了,要君主立宪了,原本就是要让大清国更加好,凭什么要让他们这些达官显贵皇亲国戚退出政治”?既然如此,改革对大清就有一个底线,“皇族内阁”,可以说已经是这个底线,它可以是今后向非皇族内阁转变的开始。若慈禧老佛爷在,谁敢对这个“皇族内阁”说个“不”字?怎么现在就算“顽固”了呢?怎么大清丢了天下,就说因为是“顽固”了呢?

      我们知道,任何原统治势力,即保守的权力既得势力与新兴的权力要求势力,在某种社会危机条件下共同启动的政治改革,新兴的权力要求势力在阶级欲求的内冲动下,必然是诛求无已,得寸进尺,没有理想的止境的,因此在他们眼里,保守的权力既得势力在他们的每一步进逼面前,永远是“顽固”的,永远不会有理想的“开明”境界的。假若历史能够向后来的人们显示了这样危机条件下的某次改革,竟然有了一个这两种势力都能接受的“理想”止步点,获得改革成功,开启了后来,那一定是那个社会危机条件下,双方力量对比的相对平衡点!与顽不顽固无关。晚清王朝的悲剧,恰是它已经虚弱到这个地步,无论它怎样后退,无论它怎样连“君主立宪,原本就是要让大清国更加好,凭什么要让他们这些达官显贵皇亲国戚退出政治?”这样的“改革”极限已经不能顾了,还是不能逃脱新兴权力要求势力对它“顽固”的指责,直到把它覆灭,无他,是因为除了覆灭,晚清的孤儿寡妇和公子哥们,已经完全没有了这个力量的平衡点了!

      这篇文章,无论是作者马勇还是看客,心领神会的,无非是借古讽今。老王也不妨附庸风雅一番:

      今日“中共朝”的“皇贵族”,哪怕都赞成了“党主立宪”,他们也都有与马勇上述所列几乎一样的维护自己阶级利益的合理理由和社会必要性(马勇本来就是为今天的中共皇族太子党开列理由的)。

      那么,他们会不会因为“顽固”,而最终被徐水良们的“革命”推翻,或被焦国标们带路的美国大兵们覆灭呢?

      不会!这是老王的判断。

      因为中共朝的中枢皇权,根本,也从来不可能有任何机会落到孤伶伶的孤儿寡妇手里。只能落在某个寡头领袖小集团手里。而这样的寡头小集团,无论相对如何弱势,对社会控制,仍是强势。事实上,“团派”胡锦涛集团已经是中共最弱势最没有作为的集团。今后的中共寡头集团,只可能比胡锦涛集团更强势(理由这里不分析了)。

      更重要的,满清皇贵族对汉族势力,真是极少数。一旦中枢弱势,毫无反抗汉族势力的力量。而中共朝的“太祖”毛泽东,是中国的农民皇帝,甚至是中国农民加一切基层弱势阶级的皇帝,因此是中国绝对大多数人群的皇帝。毛泽东是他们的“救星”,已经成为了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因此,无论今日的中共多么资本化和腐败,支持基层工农民众反抗的最有力精神武器,还是“毛泽东”,无数民变抗议的是“违背了毛泽东”的今日中共,,而不是要推翻中共皇朝本身。

      自由派空想家一天到晚讲的是普世“理念”,政治家理念之外,首先着眼的是政治斗争力量对比的现状和趋势。把自己与整个的中共集团相敌对,甚至与中共集团历史传统代表的今天对它还抱有深刻迷信的社会力量相敌对,要取消和剥夺他们的一切权利和利益,能有一丝取胜的可能吗?

      正出于此,老王认定,今日在中国想上演本来就是国民党共产党辛亥后联合宣传出来的:“满清顽固,所以革命就起来,就被推翻了”的旧戏,是空想主义的,是行不通的。能通过努力行得通的,只能是全面妥协照顾了包括中共朝法统和权贵阶级利益及最广大民众利益的社会民主主义,将它与今日中共改革派皇族“太子党”主张的照顾了中共革命传统的“新新民主主义”接轨起来,充分调动马勇借古讽今罗列的中共改革派皇族“太子党”的一切政治优势(承认他们的理由),才可能积聚中国社会上层下层最广大的力量,现实地将中国的宪政改革,启动起来,推向前进。

2011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