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踏进了香港“特区”

      

      1996年流亡经香港不算,那时香港还最后一年在米字旗下。这回,我终于第一次入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区”。感谢特区政府关照,也感谢林郑长官,这不说他。

     “特区”这个词,还真是当年李一哲平反期间,我向习仲勋、吴南生提出来的。其实更早,是向赵紫阳提出来的。那是1974年“批林批孔”,省委怕大字报上街太乱,李一哲建议赵紫阳设“大字报特区”。赵还真设了中央公园等几个。1979年初,民主墙兴,广东省委又是怕乱,时值李一哲平反,我当面向习仲勋、吴南生提出设大字报特区,还进一步建议两位书记向中央提出,广东作“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先行实验特区云。这本是政治特区设想,没有结果,倒是深圳、汕头(吴南生老家)作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被两位书记提了出来,获邓小平批准,搞了起来。后香港回归,又来了个“香港特别行政区”,这就应算作是中国的政治特区了。

      政治特区,是为了向全中国今后的政治改革,提供经验和作一个良好的示范。台湾不行。因为台湾社会两大政治力量是敌对的,你死我活的,在国家认同这个民主发展最基础的问题上,不可调和。香港没有这个问题。香港的爱国传统很深很感人。今日所谓建制派和民主派,主体都是爱国的有民族心的,希望国家好,香港好的,这点没有问题。社会基本的矛盾,是主要依靠上层资产阶级治港,还是偏向依靠中下层市民和广大贫民层治港的问题。围绕这个矛盾展开,就是怎样推进香港根据《基本法》规定的普选制度落实的问题。是有序渐进呢,还是一步到位?我是主张有序渐进的。2014年我就赞成对中央的831方案“袋住先”再求推进的意见,认为激进对抗的“占中”,全盘拒绝所谓“假普选”也不会有什么立即的“真普选”,最后只能“一拍两散”,香港民主长久不能前进一步。那时,我针对国内左派对占中的支持写到:

      “既然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资本主义制度不变,这点,香港各阶层各派民众似乎并无反对。那么当然只能以依靠香港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为主“治港”,它也就必然要反映在选举程序的提名委员会设计上,如行业“功能组别”的强调。你若要依靠工人阶级基层市民治港,选举程序设计向绝对占市民多数的“劳”方倾斜,完全“一人一票”则只能搞社会主义。”(王希哲《四谈香港“占中运动”》)

      这次到港,受入境承诺的约束,遗憾不能与更多的香港民主派老朋友们就此问题作深入的讨教,但我知道他们大多还是持稳重理性的态度的。于是我问曾与我一起坐了十年牢的刘山青:“有长期政治运动经验的民主派朋友,为什么不去说服一下那些“占中”的激进青年呢?”得到的回答是,“他们根本不会听你的;他们认为你们搞了二三十年一事无成,现在只有轮到他们搞激烈对抗,甚至港独一途”。我默然。我知道他们是在向台湾的民进党学样,有人引导著他们去学。但台湾的民进党台独也搞了几十年,搞成了吗?“办不到就是办不到的”。但激进的青年确不易听进老成意见。89运动,若天安门激进大学生能听进一点王军涛、万润南们的意见,结局便不会是64之夜那样了。难道这是民主运动的宿命?但我相信香港不会。激进的青年学子逋离学校踏进社会,立马会理性起来,这不足虑。香港的历史、地理、心理文化和经济的地位结构,决定了理性路线必定是香港政治永远的主流路线。香港的民主派在运动中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必能与所谓建制派一起,探寻和开创出既稳定香港资本主义基础又能充分照顾到中下层民众和青年利益的普选民主制度来,为中国大陆提供榜样。“特区”,理应担负了这个政治和历史的角色。

      我又飞离香港了,往下看,茫茫伶仃洋上是蜿蜒无尽的港珠澳大桥,它刚开通。它通向我依稀遥望还不能踏进的祖国大陆!再见了。


                                                                                                                                                                                                                                                                                                                                      2018年10月28日